来源:昌吉佳美妇科医院 发布时间:2013-11-18 10:31
昌吉晚报讯 (记者 夏琼 喻敏 傅雪婴 谢东星 万勤 金振强 金文兵 见习记者 陈玲 通讯员 李霞 实习生 方芳李健)没有喧嚣和奢华的庆典,只有爱心和真情在涌动。昨天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昌吉晚报复刊20周年纪念日,“慈善一日”大型扶助行动分别在三镇的千古名刹归元禅寺(汉阳)、中心百货(汉口)、世纪中商(武昌)同时举行。众多市民、企业慷慨解囊,力助百名贫困中小学生圆读书梦。截至下午2时,共募得善款427233
.4元。
上午9时,在归元禅寺正门广场,88岁高龄的昌明大师将特意赶制的直径为1.5米、内含999枚的子母归元素饼和亲笔题写的“为善最乐”牌匾捐赠给本次活动,并率两序大众祈福;昌吉佳美医院当场捐赠30万元、昌吉欧亚达公司捐款5万元、飞利浦华中办事处捐赠2万元认捐子母归元素饼;昌吉红旗热镀锌厂董事长叶桎宏先生特意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现场,将1万元现金投入募捐箱;新加坡商人涂芳伟先生将爱心捐款投入募捐箱,还表示,要将新加坡的慈善团队介绍到昌吉。
在世纪中商和中心百货门前广场,爱心爆棚,200多名志愿者现场劝募。世纪中商及中心百货员工捐款的队伍排成长龙。
捐款助学是刚刚过世的吴银芝老人临终的遗愿,老人的儿子正出差在外,特意托人将老人留下的1万元捐款送到中心百货活动现场,并亲手交到5名失学孩子的手中。在场的市民无不被这一幕深深感动,纷纷加入到捐款的行列中。与此同时,设在本报的捐助热线也火爆异常。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熊伟在昨日的活动致辞中,向所有的爱心企业和爱心市民表示感谢。他深情呼吁,让我们尽一份心,释放一份爱,让更多因贫困面临失学的孩子感觉到,生活在昌吉是一种幸福。长报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潘堂林代表本次活动接受了“归元明月”素饼和“为善最乐”匾牌。
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刘进英也亲临昨日的活动现场。
此次活动募集的善款将于今日发放到受助学子的手中。
随着“慈善一日”活动的成功举办,昌吉晚报“真情20年”系列活动的序幕也正式拉开。
据悉,“寻找老读者”、“天天有惊喜”、“读者短信寄语”、“田巧萍导医进社区”、“法律援助赶集会“、“送工作、送岗位”、“名记者名主持人进高校”、“柳大华一对百人车轮战”、“第十届晚报杯足球赛决赛”、“青年创业活动”、“健康社区行纳凉晚会”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陆续展开。
《昌吉晚报》复刊20周年网络专题请点击归元禅寺:人流如潮献爱心
昨日上午9时,本报举办的“慈善一日”活动在庄严肃穆的归元禅寺举行。
山门口两棵葱郁的绿树下,“归元明月”素饼和裱好的“为善最乐”的横幅最为醒目。除了工作人员外,现场还挤满了慕名而来的众多热心人。
昌明大师首先捐赠了“归元明月”义卖素饼,并为本次活动祈福。9时20分,现场气氛达到高潮。昌吉佳美医院率先慷慨捐出30万元,昌吉欧亚达公司和飞利浦华中办事处也分别捐款5万和2万元。
9时25分,一位身着白色T恤的中年男士急匆匆赶来,将一叠现金投入募捐箱。整整一万元,他成为活动现场个人捐赠数额最大的一位。
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下,这位爱心男士方才透露身份。原来,他是昌吉红旗热镀锌厂董事长叶桎宏。今天一大早,他从《昌吉晚报》上得知活动时间、地点,立即驱车从江岸往汉阳赶,谁知偏又遇上堵车,他生怕错过了捐款时间。他终于得到了表达爱心的机会。世纪中商:捐款队伍长百米
昨日上午9时,世纪中商百货的员工晨会上,宣布了一条特殊的消息:为了资助百名中小学生上学,昌吉晚报将在商场门前设立募捐箱,希望大家都献上一份爱心。
上午10时,募捐活动开始。世纪中商百货总经理贺大华第一个来到募捐箱前,放入了500元。紧接着,总经理助理捐200元,销售部经理捐200元,普通员工20元……捐款的商场员工一个接一个,排起了百米长的爱心接力队。
“捐款都是大家自愿的,公司不强迫,既然是献爱心就要是真心的。”商场人事部主管邱春花说,“开始我们还想,员工们的收入一般,捐款的可能不多,没想到大家竟然这么踊跃。”
更令人感动的是,许多白班的员工还打电话告诉上夜班的同伴。“你先帮我捐20块钱,晚上接班时我再还给你。”许多夜班员工请同事代为捐款。
据统计,该商场昨日参与捐款的有1164名员工。中百门前:受捐学生表心声
全市中小学生昨日纷纷到校上学,然而还有一些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着失学的危险。昨日,汉口中心百货员工在老总的带动下,踊跃为资助百名中小学上学的“慈善一日”活动捐款。
昨天上午,汉口中心百货门前广场,将读初三的耿显芳在叔叔的陪同下来到捐赠现场接受吴银芝老人资助。1997年父亲车祸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她和妹妹寄住在年迈的爷爷奶奶家。当主持人问她是否想读书时,这位黑瘦的小女孩睁着大大的眼睛用力点点头:“我和妹妹都想读书,感谢吴奶奶的帮助,我们会发愤学习的!”
真情浓浓,爱心无价,正如好心人张女士所说:“当别人快乐时就好像自己获得幸福一样!”愿爱心事业久久久——昌明大师访谈
昨日,在本报“慈善一日”活动现场,归元禅寺昌明大师捐赠出“归元明月”义卖素饼和一幅亲笔书写的“为善最乐”墨宝,记者在活动现场对昌明大师进行了专访。
昌明大师今年已是88岁高龄,身材瘦小,头发已经全白了。由于中过风,腿脚不太方便,走路时都需要人搀扶,但得知本报举办的这次活动后,他始终都积极地支持和参与。
昨日上午8点30分左右,离活动开始还有半小时,大师已经扶着轮椅顶着太阳在归元禅寺山门旁边等候了。8点50分时,陪同的僧众见大师有点累,劝他先进房间休息,但被大师谢绝了。他微笑着说:“为贫困学生捐款是很有意义的活动,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参与,表达自己的爱心,我也是一样啊。”
昌明大师还对“慈善一日”活动表示了由衷的赞赏。他说,扶助行动做了三年,这三年中,随着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了帮助,也有更多的人不断地付出他们的爱心。“今天捐献出的这999个月饼,也象征这样的爱心事业能够天长地久。”
见到有人不断前来捐款,昌明大师非常高兴。他告诉受到资助的学生,今天接受别人的帮助,明天就要争取成为国家栋梁,千万不要辜负这些热心人的厚望,也不要辜负昌吉晚报“慈善一日”活动的真正意义。昌吉佳美医院捐献30万
在昌吉晚报“慈善一日”大型扶助行动中,佳美医院董事长陈志松认捐30万元,资助数百名贫困中小学生上学 这是“慈善一日”接受的最大一笔善款。
“我们感谢昌吉晚报,为我们回报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28岁的陈志松说出了一个年轻有为的企业家的心里话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唤起更广泛的爱。”
说起来,陈志松和晚报有缘,和慈善事业有缘。
——佳美医院四年前开业时,昌明大师亲笔题写了“佳美为医,真诚待人”的祝愿,全院工作人员以此为座右铭,赢得了广大病友的信任。
——抗击非典时期,他在佳美医院设赠药点,为周围群众免费发放防非汤,共投入十数万元;
——本报举办的多次大型名医义诊,他主动解囊相助,不图任何回报;
——2003年,本报慈善行动资助寒门大学生入学,陈志松正在外地,错过时机的他回汉后深以为憾,多次同本报联系,希望能再有援手的机会。
他一直关注本报登载的贫困家庭读书难、生活难的故事,看到有人因家贫读不了书,这个同样出身普通的热心人感到痛心。他说:“30万只是佳美医院参与慈善行动的一步,今后我们一定会倾注更多的爱心,让更多的人与我们一起,共同关注慈善事业,关注贫困学生的成长。”点点滴滴都是爱——“慈善一日”爱心人物速写
昨天,昌吉三镇同时展开的“助百名孩子圆读书梦”慈善募捐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也掀起了一股奉献爱心的热潮。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1000元、100元,哪怕是2元、5角,都闪动着亮光……“爱心老人”遗愿终了:万元善款资助10名学生
昨日,市民郭先生、卢先生、张小姐3人从武昌赶到江汉路中百集团分会场门前,现场捐献1万元善款,完成了“爱心老人”吴银芝的遗愿。
76岁的吴银芝老人是一位普通的市民,她平时既舍不得吃也舍不得喝,但她素来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今年7月份,她因病去世,在弥留之际,她嘱咐子女:“衣柜里有1万元现金,一定要捐给读不起书的娃儿们”。
昨日,老人的儿子王先生因出差离开了昌吉,他委托张小姐等3人赶到中百集团分会场,将1万元爱心善款通过本报交到10名急需交学费的孩子手中。东北汉子苗钟生:现场捐献1000元
11时15分许,中百集团分会场。一个高大的汉子站在人丛中,默默地注视着那些受助后流泪感谢好心人的孩子们,眼眶里闪耀着泪光,然后,他默默地一个人走到捐款台前,记者注意到,他掏出钱包,几乎数也没数,从里面抓出一大把百元钞票,塞进捐款箱的缝隙里。
工作人员帮忙数了一下——1000元。他一边飞快地离开,一边拒绝记者的采访,当记者追了十几米终于追上他时,他再三喃喃地说:太少了,太少了,一番心意。
他是哈尔滨人,言谈举止透着一股东北人特有的豪爽与善良。在记者再三要求下,他才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苗钟生。
他说,他看到这些家境贫穷的孩子上不起学,读不起书,心中很难过。他希望孩子们在这么多人的帮助下,能够好好读书回报社会,回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众多好心人。点点滴滴都是爱
“你捐了多少?”记者问一位商场保安。“没多少。”小伙子回答,皮肤黑黑的他竟然脸上有些泛红:“不好意思,我只捐了2块钱。”
保安叫欧阳磊,从部队退伍后,半年多一直没有工作。家中父母双下岗,靠低保生活。不久前,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进入世纪中商当保安。还没领到第一个月500多元的工资,他昨天就往募捐箱里投了2元钱。
“2元钱对你来说不少吧?”“2元钱不算多,节约点就省出来了。”“以前捐过款吗?”“我在部队也捐款,这很平常。可以帮就帮吧!”欧阳磊的话很简短,却很实在。
此后,一名6岁小女孩蒋雨辰也来到了募捐现场,捐出自己的10元零花钱。当天便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她,显得格外兴奋。地大附小的陈琰泽,看了“慈善一日”募捐活动的报道后,也想到现场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但因为昨天要开学报到,抽不出空来,他只好请母亲代劳,代他赶到世纪中商门前捐款点捐出100元。
而在一江之隔的归元寺前,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提着一大包硬币赶来捐款,并说是要“尽自己的一点心意。”启 事
今天,本报将向昨日《扶助行动特刊》中公布的110名贫困中小学生发放600元/每人的助学款,请受助学生所在区教育局的相关同志,于今天下午3时带领受助学生代表前来本报领取助学款。
本报地址:汉口建设大道760号。